探寻“医改典型”背后故事 呈现独具特色“南京解法”
龙虎网讯 (记者 张玲)为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份以来,南京以“首届深化医改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助力健康南京建设。经过近半年的征集和评选,最终有10个典型案例和32个优秀案例脱颖而出,其改革创新性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提供了样板。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带你探索“典型”背后的故事。
“移动服务车+家医进网格” 推进健康服务“零距离”
5G移动医疗服务车进行移动诊疗服务
周一一大早,一辆5G移动医疗服务车缓缓驶入栖霞区西岗街道广志路党群中心一楼,开始了它的基本医疗服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辆小小医疗服务车不仅设置了挂号收费,可刷医保卡及电子医保,还配备了血压计、血糖仪等仪器,医用冰箱及移动药柜更是配备了多种常用药品,让周边的群众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基本的医疗需求。
周二茂民路1号天桥下,周三纬地路28号金地湖城艺境西门……自2023年2月6日“上线”起,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的8:00-11:00,5G移动医疗服务车都会驶入固定的地点为周边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只是5G移动医疗服务车的功能之一,它的另一大功能是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社区医院服务窗口前移,推进家庭医生服务走进社区、走近家庭。
黄敏是迈皋桥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家医团队负责人。她介绍,工作室服务内容丰富,突出重点人群管理,很大程度上补齐了医疗卫生特别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短板。而这样的家医工作室,在栖霞区的每个街道社区(村)都有一个。那么,家医是如何融入群众、开展工作的呢?“网格”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词。“依托栖霞区现有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组建由社区工作人员、基层医生(家庭医生)、志愿者、网格员、社区民警等组成的医疗保障服务爱心专班,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用药咨询、在线问诊等服务。”黄敏表示。
余晓燕便是这“网格”里的一名家庭医生。自2019年“进网格”以来,余晓燕早已习惯了被居民随时随地联系。在平时健康教育下社区、义诊服务、签约服务随访中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成了余晓燕这几年来养成的习惯。
在5G移动医疗服务车和家医的双重服务效应叠加下,栖霞区真正将推进健康服务“零距离”落到了实处,有效推进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更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切实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健康获得感。
“互联网+护理” 打造居家服务“新样板”
玄武智慧医疗电子屏
“您好大夫,请问医院有肛肠科吗?”
“您好!您可以在全科2(外科)就诊。”
打开“玄武智慧医疗”平台的“门诊大厅”,王冒帆(化名)开始跟值班医生“私聊”起来。王冒帆是玄武区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医疗的一名家医签约“会员”,除了日常咨询,他还可以在智慧医疗上预约上门护理、预约疫苗、查看档案、开药等。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玄武智慧医疗”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线下+线上”一体化便捷的医疗服务。该服务中心公卫分管副主任丁炼介绍,服务中心建立了家医签约服务“云平台”,居民可直观选择签约服务团队和内容,实现了“点单式”签约服务,让“你在线点单,我上门服务”照进现实。丁炼告诉记者,目前平台还在根据居民医疗需求不断优化套餐,例如,推出24小时动态血压及心电监测、带状疱疹、慢性湿疹、乳腺疏通、不寐(失眠)个性化服务包等多个个性化服务包,基本覆盖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居民的需求。
现场诊疗
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线下+线上”一体化便捷医疗服务只是玄武区“互联网+护理”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2021年起,玄武区连续三年将“互联网+护理”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作清单,坚持每周调度推进情况。三年来,玄武区不断统一服务标准,强化人员管理,加强安全监督,提升服务质量,逐步建立起玄武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为不断规范,服务数量逐年飙升,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切实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如今,玄武区的居家健康服务新模式越来越成熟——研发出“互联网+专科护理”“互联网+家医签约”“互联网+家庭病床”等居家服务新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多元、更便捷、更优质的居家健康服务;居民知晓率认可度越来越高——三年来,“互联网+护理”服务量连年飙升,由2021年的186单到2022年的786单,增长率为322.58%,今年更是有望突破1500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越来越强——三年来,累计开展“互联网+”相关培训10余次,涉及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上千人次。
“陪诊助诊+预约诊疗” 构建就医环境“新标杆”
“小粉团”陪诊助诊
医院与老百姓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就医秩序和医患关系不仅是城市卫生健康的展示窗口,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在南京市口腔医院,除了白衣天使,还有一群“小粉团”往来穿梭,给医院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她们更用贴心和耐心的服务,让患者在就医时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老年群体就医不便的问题和困扰,构建适应于老年人就医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老年人就医体验及意愿……借力“小粉团”,南京市口腔医院“接力式全程陪诊助诊服务”被评为“南京市首届深化医改十大典型案例”中的一大“典型”。
“从我到达一楼服务台开始,就有志愿者陪着我,带我到老年人预约专窗帮我挂号、取号,我要到哪一层楼、哪个科室就把我送过去,到达那个科室后,那里的志愿者也是接着陪同,等我看完牙齿,又把我送到一楼,一点不用操心,太方便了,也太暖心了!”今年65岁的金爷爷谈起他在南京市口腔医院经历的“接力式全程陪诊助诊服务”时,赞不绝口,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南京市口腔医院门诊部主任邵倩告诉记者,该项创新服务是由医院导医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以科室为单元,采用接力棒传递的形式进行伴诊服务,点到点、人到人、科到科建立交接流程,打造就诊全流程的陪伴服务。“接力式全程陪诊助诊服务是免费的,65周岁以上(含65周岁)的老年人或残障人士只要有需求,都可以在门诊服务台申请陪诊助诊服务。”据介绍,今年截至9月,陪诊助诊已服务1397人次。
预约诊疗实行前
预约诊疗实行后
除了陪诊助诊,预约诊疗也是南京市口腔医院缓解“看病难”问题的一大举措。为缩短就诊流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改善就医环境,该院从2020年起全面实现除急诊外的预约及分时段诊疗,预约诊疗率全省排名第一。据介绍,该成效得益于医院自主研发的集约式预约平台,不仅可以对医疗资源动态调整,还可以科学配比每个时段内号源数量,有效均衡门诊患者峰值。与此同时,医院还统筹并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集约化运行,对非诊疗流程线上分流,减少患者在窗口流动的频次和停留时间,提升门诊流程的顺畅均衡和运转的有序高效。
深化医改不止步,实干奋进惠民生。南京将探索出更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改革成果,让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以健康南京建设的新成效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铺就一条惠及全体人民的健康之路。(部分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龙虎网"的稿件,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龙虎网",并保留"龙虎网"的电头。